新闻中心
News Center智能配用电技术体系的研究 ------高级量测体系 李卫良,田伟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03) LI Weiliang,TIAN Wei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Nanjing 210003,China) 摘要: 在分析各国智能电网的内涵、 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提出涵盖配用电环节的四个技术体系; 并对 AMI 在各国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认为我国需要首先建设 AMI 体系, 利用智能电表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互动。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高级量测体系; 分布式发电; 配电自动化; ...
智能配用电技术体系的研究 ------高级量测体系 李卫良,田伟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03) LI Weiliang,TIAN Wei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Nanjing 210003,China) 摘要: 在分析各国智能电网的内涵、 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提出涵盖配用电环节的四个技术体系; 并对 AMI 在各国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认为我国需要首先建设 AMI 体系, 利用智能电表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互动。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高级量测体系; 分布式发电; 配电自动化; 微网; 用电互动 中图分类号: TM73 0 引言 围绕电网智能化建设, 各国政府部门、 企业、 研究和咨询机构积极开展了未来电网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和标准。 从智能电网的发展驱动力和内涵来看, 各国都集中于能源安全、 环境保护、 电网稳定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提出经济、 高效、 优化、 灵活、 可靠和互动的发展目标。美国能源部提出的电网智能化更多的把目标放在负荷侧的智能管理上, 通过向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中安装远程通信设备、 传感器和计算机装置来改进电网的工程, 减少电费开支, 减轻电网负荷[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将电力能源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深度的融合在一起, 增强电力体系构架上层应用的集成综合[2];欧洲把提高用户满意度、 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电力价格、 利用清洁能源、 加强与客户互动作为欧洲电网建设的重点内容[3]; 我国在“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 上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信息通信为支撑, 涵盖电力生产全过程, 实现“电力流、 信息流、 业务流” 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以信息化、 自动化、 互动化为特征, 具有坚强可靠、 经济高效、 清洁环保、 透明开放、 友好互动内涵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4]。 欧美由于电网网架比较成熟, 倾向于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和配用电领域, 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特高压建设, 从源头入手, 但从电网建设的最终功效和配用电对整个电网的影响以及我国配用电领域相对发、 输、 变来说比较薄弱等几个方面来看, 加强对配用电领域的技术研究是很必要的。 因此, 本文从实现智能配用电的角度, 从智能电网的内涵、 目标着手, 重点对配用电领域的技术体系进行探讨, 提出我国智能配用电的发展思路。 1 智能配用电技术体系 配用电环节作为电网能量链的末端, 最终实现电能的不同应用。 特别面对智能电网, 各种分布式电源在配用电侧大量接入、 电网的应急机制、 用户的各种需求等对配用电提出了挑战, 智能配用电技术就成为一个关键技术, 对电网的稳定、 能源的使用影响更为深刻, 更为关键。 在配用电环节, 如何实现智能电网的“电力流、 信息流、 业务流” 的一体化融合和坚强可靠、 经济高效、 清洁环保、 透明开放、 友好互动,成为智能电网配用电环节所关心的重要话题。 目前, 配用电环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分配、 使用,大量的分布式电源、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以及储能装置正在接入配用端, 电网稳定性正面临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挑战, 计量和用电也存在双向计量、 友好互动的压力, 以往的配用电技术体系正发生变革。 下面就从智能电网的内涵出发, 分析实现智能电网目标的涵盖配用电领域的能源利用、 电网稳定、 消费计量和用电服务四个层次的技术体系架构。 1.1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 需要分布式能源体系 环境的恶化、 资源的枯竭迫使人们思考新的替代能源, 各种分布式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等正成为各国关注的话题。 更多的分布式电源也就就近接入配电侧, 另外, 从用户侧来看, 人们也希望通过分布式电源、 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来实现方便使用、 储能和回馈。 事实上, 欧美更多的注重在分布式能源的角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