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必一创新运动科技

中建奇配:智能建造技术的“零距离转化”与规模化应用实践-必一运动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建奇配:智能建造技术的“零距离转化”与规模化应用实践

更新时间:2025-08-08点击次数:

  在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转型的关键阶段,湖南中建奇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奇配)——作为中建集团装配式机电领域的核心创新平台,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已成长为国内智能建造领域的领军者。作为行业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全国唯一授牌的“建筑机电智慧建造技术研发应用基地”,中建奇配用八年时间构建起覆盖设计、制造、建造、运维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中建奇配将技术创新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打造了全链条研发体系,形成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闭环创新模式。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100项,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项,构筑起覆盖装配式机电全流程的技术壁垒,形成了相互支撑的专利群。

  在核心专利集群中,“装配式换热机房用冷却处理设备”(CN119012662B)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高导热材料与智能流体控制系统,让现场施工效率提升40%以上,能耗降低25%-30%。数字技术融合专利如“数字化高效智能空间热控技术”和“BIM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从物理建造到虚拟仿真的全流程覆盖。绿色技术专利“BIPV光伏一体化”技术可将建筑用电自给率提升至50%以上,单个项目年减碳量可达5.7吨。

  公司创新性地提出“零距离转化”模式,借助长沙、怀化、深圳三大生产基地和多个“移动式机电智造工厂”,将实验室成果直接导入生产端。这种“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体系,把技术产业化周期缩短60%以上,有效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

  中建奇配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建造产品矩阵,近期在郑州建博会和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上展出的三大核心产品,展现了行业技术创新的前沿探索成果。

  装配式高效机房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方式,将传统机房建设周期从90天压缩至15天以内。在联润大厦项目中,该产品实现工期节约75天,效率提升超80%,荣获“第五届全国装配式机电工程设计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

  智慧配电箱集成防触电、智能计量、远程操控等功能,实现用电安全监控与能耗精细化管理,支持建筑能源系统的“智造”升级。

  柔性智能建造平台基于BIM+物联网+AI技术,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支持设计优化、生产调度、施工协同和运维监测全流程,获评住建部智能建造大赛一类成果。

  这些核心产品共同构成了中建奇配“高效、优质、低碳、安全、节约、智慧”的六维价值体系。所有产品均在车间整体制造完成,运送至现场直接安装,大幅减少了传统施工模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必一运动官网

  中建奇配的技术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覆盖全国20个省、100余个城市,服务项目超过500个,涵盖轨道交通、医疗卫生、工业厂房等多个领域。在实践应用中形成了多个标杆案例。

  长沙马栏山智慧能源站项目应用“装配式智能热控机房” 技术,实现预制率90%,拼装效率提升4倍,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在合肥、长沙等30余个轨道交通项目,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实现节能30%、节材20%的显著成效。深圳、杭州等项目的“BIPV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实现建筑用电自给率超50%,年减碳量达5.7吨。

  通过规模化应用中建奇配智能建造产品和技术,累计减少建筑垃圾超过80万吨,相当于约40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垃圾填埋量。在经济效益方面,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净利润约0.15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1.5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4.44%,稳居行业首位。

  装配式机电与智能建造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期与市场需求爆发期的双重驱动下。“双碳”目标为建筑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减排路径;《长沙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一体化产品与技术清单》将中建奇配的“屋面一体化风机房”和“装配式集成模块化制冷机房”“智慧配电箱”列为政府项目优先采购技术。

  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样显著。据行业分析,2025年中国智能建造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装配式机电作为核心细分领域,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保持较高水平,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中建奇配目前14.44%的市场占有率,在行业集中度尚不高的情况下,拥有极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智能建造产业正经历以“模块化+数字化+低碳化”为核心的技术范式变革,呈现出多技术融合发展的明显趋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方面,BIM技术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结合,推动建造方式从“现场施工”向“工厂制造+现场装配”转变,中建奇配的“柔性智能建造平台”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能源自给技术上,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成为新建工程临建设施标准配置,中建奇配已在深圳、杭州等项目中验证了“用电自给率超50%”的技术可行性。智能运维系统方面,基于AI的预测性维护技术在建筑机电系统中加速渗透,如中建奇配智慧配电箱集成的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功能。

  必一运动官网

  这些技术融合方向与建筑业痛点高度契合。传统建筑业面临劳动力短缺、资源浪费严重、碳排放高等挑战,而智能建造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数字化管理,可显著提升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中建奇配的技术路线正好回应了这些需求,其装配式机电产品使工期缩短70%以上,建筑垃圾减少80%以上,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中建奇配以“技术领先、全国布局”为战略导向,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推动企业从技术领先者向行业标准制定者和产业整合者跃升。

  在区域布局与产能扩张上,中建奇配正加速构建“三位一体”的全国生产基地布局。长沙基地作为研发与中试中心,依托湖南省科教资源,聚焦前沿技术开发;怀化(沅陵)基地是规模化生产中心,提供主力产能;深圳基地(建设中)为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心,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2025年1月,中建集团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搭建了通道。深圳基地建成后,将与长沙、怀化基地形成协同效应,支撑公司全国业务拓展。

  在研发方向与生态构建方面,在技术研发层面,中建奇配聚焦三大方向持续投入。智能建造技术深化,拓展AI、物联网在施工管控中的应用,如“柔性智能建造平台”的算法优化,实现更精准的进度预测与资源调度;绿色低碳技术突破,提升BIPV光伏一体化效率,研发新一代装配式高效机房,目标将能源系统效率再提升15%-20%;数字孪生系统开发,与高校共建“建筑机电智慧建造技术研发应用基地”,探索BIM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柱。2025年4月,中建奇配与长沙理工大学正式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搭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双方合作聚焦三个维度:针对行业堵点痛点,如机电系统能效优化、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等进行技术攻关;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定向培养“懂理论、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研发-转化-孵化”全链条机制,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将传统机电工程转化为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的智能产品,有效解决了建筑业高耗能、低效率的痛点。随着公司技术成果在全国的推广,中建奇配有望成为定义智能建造新标准的行业引领者,为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图片由谢小花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