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为表彰在节电与绿电应用领域取得科技进步的单位和项目,中国节能协会节电与绿色电能委员会组织了节电与绿电应用领域科技进步奖评选,5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分别是:
1、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永康市供电公司牵头完成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元配网碳电协同关键技术与应用》
2、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基于智慧能源服务平台的公共建筑能源托管多能协调与智能运维技术》
3、北京智中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基于灵活可调资源的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
4、中能聚创(杭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面向工商业园区清洁高效的数智化绿色用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5、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船厂压缩空气系统能效提升及智慧运行工程示范》
响应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如何降低能源损耗、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电力行业需要加快能源转型以降低电网的碳排放,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入的重要平台,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园区微网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需求响应资源与电网深度结合。一方面,园区侧信息化建设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出力情况与园区生产负荷需求无法及时动态掌握,严重制约新能源消纳,电网供需失衡,园区综合能效低碳排高,运营成本高;现有运行优化技术主要基于理想化的能源转化设备矩阵化建模(即能量枢纽模型)方式,无法全面考虑实际能源转化过程中各环节的非线性因素,只适用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初期的方案设计环节,而无法用于对实际已有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准确的低碳经济运行优化调度;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电碳溯源耦合关系日益复杂,难以快速准确量化,电碳联合交易市场进一步增加了电碳耦合复杂度,给配网系统的运行及调控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基于无线网络通信的配电终端设备大幅增加,配电网在业务信息、业务模式、业务载体方面都面临新的安全威胁,若遭网络入侵,将会严重影响各类关键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传统依靠物理隔离、部署安全加密设备的纵深防御体系与无线、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与解决的问题
针对园区侧信息化建设薄弱,多元配网资源碳电协同运行优化困难,传统依靠物理隔离、部署安全加密设备的纵深防御体系与无线网络不适配等关键技术难题,历时6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支撑、有数据验证、有工程实现的多元配网碳电协同与通信加密安全防护完整技术体系,提升了多元配网管理的智能化、高效性、低碳性与安全性。主要技术内容与实现效果如下: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元配网碳电协同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园区企业、电力施工企业、供电公司等,在实现源网荷储充多元智慧融合、多元配网安全通信、多层级设备异常预警与诊断、低碳经济聚合调度等场景应用,优化电、热、冷负荷供需平衡、经济利用,助力园区综合能效提升5%以上,在安全方面抗风险能力提高10%,实现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电力施工企业开展数智化配电柜及安装,系统平台推广应用;供电公司开展配网开关改造应用,组织低碳企业用户参与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消纳低碳新能源。
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自应用该技术以来,具备智能化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事件响应时间降至10毫秒;构建了适用于五金行业特性的行业级能源监测模型,策略具备动态调整与适应性,预测和动作结果准确率已高达90%。在能效与用能成本方面,助力园区综合能效提升5%,企业节约年度用能成本200余万元;在安全管理方面,对重要用能设备进行全面分析,抗风险能力提高了10%,间接产生经济效益500万元。
实施了12套数智化配电柜及安装,实现了五金微网能效管理平台推广应用,五个园区接入平台系统,大幅提升了园区实现数据采集、智能化控制、能效分析水平,提高了园区节能降耗和电力保供能力,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近三年在降碳增效、产品生产销售、安全防护、降低安全运维费用以及因安全导致设备非计划停役等方面累计创造利润8000余万元。
本项目解决了园区侧信息化建设薄弱,数据未能有效挖掘利用的问题,提取了园区综合用能精细画像,构建了园区多元异构数据标准模型,实现了园区源网荷储充多元智慧融合,实现了新能源出力和园区多元负荷的精准预测,并通过碳源追溯与碳迹追踪动态掌握园区碳排。提升了多元配网管理的智能化、高效性、低碳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