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必一创新运动科技

光伏“吉米仔”晶科:连庄老大只为了做生意-必一运动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光伏“吉米仔”晶科:连庄老大只为了做生意

更新时间:2024-09-27点击次数:

  据接近晶科的内部人士透露,晶科能源(688223.SH)正与爱旭股份(600732.SH)探讨BC(背接触)电池路线的合作事项。正在考虑中的方案,包括晶科采购爱旭的ABC电池片生产组件,以及与爱旭合资在美国建立组件工厂等。

  作为TOPCon组件出货量的领头羊,晶科能源为何叛变,向敌方阵营伸出橄榄枝?

  必一运动·(B-sports)官网

  晶科对技术路线的固守,并没有同为TOPCon阵营的天合光能(688599.SH),那样鲜明的意识形态。

  TOPCon阵营的两大主力——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虽然同属一派,却有不同的战略和主张。

  天合光能奉行的是光储一体化战略,业务覆盖支架、分布式系统、光伏电站和储能等多个领域。其中,光伏组件占比已降至70%以下,多元化形态明显。

  与其相比,晶科能源光储一体化路线进展没有那么快,更依赖下游市场消化组件产能。

  早在今年5月的一次调研中,晶科能源就表达了对BC技术的积极态度,透露已建有一条BC电池中试线,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光伏“吉米仔”晶科:连庄老大只为了做生意(图1)

  作为特定市场的补充产品,BC未必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但光伏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晶科能源似乎都不想错过。

  在海外分布式场景,相较于TOPCon,爱旭的ABC组件有30%-40%溢价。即便是在国内分布式领域,ABC组件仍然比TOPCon销售溢价在0.08元/W 至0.12元/W左右。

  如果和爱旭联手,晶科不仅可以扩大其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还能为其产品线增加多样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盈利能力。

  2024年上半年,晶科组件出货43.8GW,其中N型35.9GW,海外出货占比65%。有券商预计,晶科在美国市场出货全年占比在5%-10%左右。

  与爱旭合作做BC的晶科,更像是一个灵活的生意人。抓住重点(市场),顺势而为,没有门户之见。

  在2016年那一轮单晶与多晶的技术路线之争,晶科能源曾是多晶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当年3月发布多晶技术白皮书中,晶科罗列了多晶相对单晶的一系列优势。

  但晶科并没有偏执于多晶路线。当金刚线切割技术为PERC电池展示出的降本路线逐渐清晰,相比观望的同行,晶科更早、更果决地向单晶切换,进而成为领先者。

  这一举措,使得晶科在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蝉联组件出货量第一名。

  然而,未能及时回归A股融资、尤其未能跟上垂直一体化扩产的步伐,2020年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被隆基超越,次年跌落至第四。

光伏“吉米仔”晶科:连庄老大只为了做生意(图2)

  早在2019年,晶科就开始研发TOPCon技术。很明显,TOPCon电池比PERC更高效。

  因此,晶科没有跟风all in市场流行的PERC产线,而是用回归A股市场筹集的资金,率先启动了16GW的TOPCon项目。

  必一运动·(B-sports)官网

  如今与爱旭合作扩产BC,与当初晶科布局TOPCon如出一辙——既要保证当下企业稳定,也要在技术切换周期时保持灵活性。

  在TOPCon领域,晶科能源手握最多专利,却从未像天合、晶澳那样,大打诉讼争夺竞争对手的份额。

  晶科能源的掌门人李仙德曾表示,光伏行业虽然存在产能过剩,但先进产能永不过时。李仙德并非技术出身。从2008年12月执掌晶科以来,他已完整经历过三轮光伏周期。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作为首个量产的光伏企业,晶科从量产到拥有超700GW TOPCon组件产能,只用了短短2年。

  2023年下半年以来至今,TOPCon现有产能,完全可覆盖全球的需求还有所剩余。

光伏“吉米仔”晶科:连庄老大只为了做生意(图3)

  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显示,晶科能源出货量达到43.8GW,同比增长了42%,稳居行业第一。但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仅2.17亿元,同比下降93.85%。其中,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0.26亿元,同比下降98.87%。

  而曾寄希望于价格战熬走同行、龙头收走牌桌剩余筹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已成为梦幻泡影。

  2023年组件出货榜Top 5里,隆基绿能、晶澳科技(002459.SZ)均已陷入亏损。但光伏组件的供给,并没有明显减少,甚至某些龙头企业还在寻求逆势扩产。

  就连宁德时代(300750.SZ)这样资金雄厚的跨界野蛮人,也跃跃欲试进入光伏行业。

  每一轮技术变革,都可能孕育出新的市场领导者。与此同时,老龙头则往往因为船大难调头,以及对过去成功经历的路径依赖,在新趋势面前显得犹豫不决。

  晶科能源对BC技术的策略,既像一种风险分散的策略,也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变革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买上一份技术保险。

  技术路线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投资组合配置。多元化投资策略以及策略弹性,将有利于在多个周期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