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据不完全统计,近期落户江西的光伏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80亿元。其中超过2/3的资金流向了江西上饶,这个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2月18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其中包括投资108亿元的年产24GW超高效新型太阳能电池、投资100亿元的年产20万吨光伏焊带等2个百亿级项目。
2006年,李仙德不再停留于辅助哥哥生意,而是另起炉灶,在硅矿丰富的上饶成立了专门生产多晶硅的晶科能源。这一年在中国光伏近20年的发展中并不起眼,但第一拨淘金者命运的分化,都在此埋下了伏笔。
当年,晶科销售额直接过亿,第二年达到了7.8亿元,第三年更是提升到了惊人的30亿。
不过不同于行业的哀鸿遍野,李仙德凭借敏锐的“直觉”躲过巨亏,手握巨额融资。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这一年,有超过300家中国光伏企业倒闭,头部企业无锡尚德、英利及赛维受重创。李仙德不仅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光伏的未来。他开始向光伏上下游延伸,进军电池板、组件等领域。
2009年6月,他以近3亿元在收购了浙江海宁的第一家光伏企业——太阳谷能源,让晶科踏上快速扩张之路。
危机过后,“百万屋顶计划”被更多欧洲国家采纳,中国政府也开展光伏特许权招标、太阳能光伏建筑示范项目、金太阳工程,成为中国光伏战略反攻、开拓国内市场的肇始。
提前布局扩张的李仙德无疑坐上了“直通车”,于2010年5月带着晶科能源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金融风暴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融资7000万美元。
2016年,晶科能源超越天合光能登上全球组件出货量榜首,并在此后三年连续“霸榜”。直到2020年,才被隆基绿能取代,不过其也未能实现晶科能源的“四连冠”纪录。
光伏行业从来不是予取予求的存在,在这里,群狼环伺,危机四伏,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2023年,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n型替代p型速度加快,行业进入洗牌期,大量的PERC产能面临减产、停产甚至清退的窘境。从公开年报来看,不少企业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与去年相比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
1月26日,晶科能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2.5亿元到79.5亿元。相比2022年度29.36亿元的净利润,将增加43.14亿元到50.14亿元,同比增加146.92%到170.76%。
据行业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底,晶科组件实现了超过75GW的出货量,市占率约14.5%-15%,压过市值千亿的光伏“一哥”隆基绿能,夺回了失去三年的组件出货量冠军位。
其中晶科TOPCon组件销量更是达到45GW,占据同类市场40%的份额,成了N型组件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此前,2023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公布。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1110.65亿元营收排名榜首,成为“江西第一大民企”。
依托晶科能源龙头企业优势,上饶市聚集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有52家规上光伏企业在此集聚发展,已形成了从前端硅片到中端光伏玻璃、胶膜、电池,再到终端组件的完整产业链。
2023年8月,专业生产光伏玻璃的江西彩虹光伏有限公司1号窑炉顺利完成达产验收,2号窑炉成功点火。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计划可年产光伏玻璃1.5亿平方米,配套下游组件约17GW,实现年产值33亿元以上。
这意味着,上饶光伏新能源产业“光伏玻璃”这个重要空白点被补上。“硅片—电池片—组件—配套辅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
江西彩虹光伏有限公司目前一半以上的产能是为晶科能源供货。其与晶科能源上饶基地直线公里。按照晶科能源上饶基地现有约17GW的产能测算,每年使用光伏玻璃的综合成本可节约1亿元。更为长远的好处是,供需双方的沟通对接十分高效便利,对于产品定制、新品研发以及技术迭代等都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快上饶乃至江西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
2023年,晶科能源再次追加在上饶的投资,出资150亿元建设“智慧大工厂”项目,成为行业首个从光伏切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一体化的N型TOPCON生产基地,成为上饶经开区创建以来,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产出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大的项目。项目将联动彩虹玻璃、信义玻璃、海优威光伏胶膜等上饶光伏龙头企业,合力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最具辨识度的上饶产业地标。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饶市光伏新能源产业规模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2023年光伏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1-11月,上饶市98家光伏新能源产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44.6亿元,同比增长26.9%。2023年1-11月,上饶市光伏新能源产业产销规模均超千亿元,产值规模300亿元2家,产值规模已超50亿元企业6家,产值规模已超10亿元企业12家。
2022年,江西省光伏发电装机量总计120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量的22%,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993.1万千瓦,其中分布式1015.87万千瓦,同比增长约99.2%。
江西全境多年平均的太阳能资源年总辐射量在1200~1300kWh/㎡之间。
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2022年江西省太阳能资源优于往年。全境平均水平面年总辐射量为1480.4kWh/㎡,最佳倾角总辐射量为1568.3kWh/㎡。若按照82%的系统效率计算,首年年利用小时数可达1286小时。
2023年,江西省工商业备案项目共计1300余个,项目总规模超过2.1GW。
从项目规模来看,2023年江西省光伏项目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500kW以下的项目规模区间占比40%,0.5-1MW占比33%,超过5MW的电站数量较少,仅占8%。
从项目分布来看,赣州、鹰潭、上饶、宜春、九江共计1504MW占据江西备案项目半壁江山。
其中,江西宜春氧化锂储量超过900万,锂矿资源“家底”丰厚,被称为“亚洲锂都”。
2022年,我国锂矿储量同比上涨57%,其中江西储量超过青海和四川,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40%。2022年度全国锂矿储量增量也主要在江西,占增量的94.5%。
这都得归功于江西省宜春市的两个锂矿山。以资源换产业,引进头部企业,带动全链条、集群式发展。2021年以来,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欣旺达等锂电头部企业先后布局宜春,形成头部企业聚集的“宜春现象”,并带动一批中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如今,宜春锂电产业集聚成势,产业链条涵盖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
“十三五”以来,宜春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59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852个,装机容量达3.9万千瓦。截至目前,宜春市光伏扶贫电站共产生发电收益3800万元,有效带动1.73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2023年8月31日,宜春又一新能源项目——上高县芦洲乡50MW、翰堂镇60M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是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上高新能源项目一期,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10MW,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为上高县提供1.13亿千瓦时绿色电能,利税1000余万元,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2024中国太阳能光伏与储能产业展览会”将于2024年4月21-23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88号)举办,展馆面积达到50,000㎡,将要重点展示:太阳能光伏、光伏生产设备、光伏电池、光伏原材料、光伏应用产品、光伏工程与系统、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国际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动力及储能电池、储能技术应用、电池&电芯生产加工设备、电池加工生产设备、新能源智慧工厂、电池材料、光储充及配套设备、充换电及配套设备等,为全球光伏、储能产业链制造商及应用端买家群搭建最佳展示、交流与贸易平台。